第五章 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
10.上帝的神性:(1)支配与气象有关的天象,以影响祸福。(2)支配社会现象和社会统治者。
11.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
(1) 保护统治者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。西周的统治者把先王祖灵与天帝配合起来祭祀, 用以表明天帝是周王室的保护神, 周王室与天地有特殊的关系。周代统治者还利用天命迷信和上帝的威力整饬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,要求以敬天、保民、保命来约束自己。
(2) 麻醉与驯服被统治者。殷商的奴隶不能祭祀上帝,也无法进行龟卜,他们受到统治者散布的上帝崇拜、天命迷信等说法的愚弄, 往往自卑而驯服。天命论宣传,是用以麻醉夏族臣民,使其甘心充当殷商奴隶的。
12.秦汉以后出现的道教,是将古代的鬼神崇拜、秦汉时期的神仙信仰、黄老道术以及经学、墨学的某些观点融合以后而成的。
13.道教的信仰特征是由信仰“道”演化为尊奉”三清尊神”。道教奉老子为教祖,尊称“太上老君”。以《老子五千文》(当时对《道德经》的称呼)《正一经》和《太平洞极经》为主要经典。道教信仰老子的“道”把老子所说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衍生为“洪元、混元、太初”三个世纪, 再由此衍化为元始天尊、灵宝天尊、道德天尊的“三清尊神”而尊奉之。
14.葛洪在所著《抱朴子· 金丹篇》中把“ 还丹” 的化学反应概括为“ 丹砂烧之成水银,积变又还成丹砂”。春节到来之前,人们贴门神、灶马、桃符、钟馗,这种习俗是来自道教。
15.六朝时期出现的《海内十州记》《洞冥记》等志怪小说,是为道教而作的。唐代的《枕中记》, 宋代成书的《太平广记》,其中包含了较多神仙道教信仰内容。唐代诗人李白、李贺、李商隐的诗作,也与道教有关。
转载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 春学教育自考网 http://m.jschunxue.com/